近年来,随着肿瘤研究的愈加深入、各种治疗药物的不断推出,癌症正逐步从绝症演变成“慢性病”。其中,免疫检查点抑制剂(ICI)是控制癌细胞发展、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一大杀手锏。作为ICI领域内目前最成功的药物之一,靶向PD-1的K药、O药以及靶向PD-L1的T药阿特珠单抗()已成为癌症患者的救星,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。
但是,抗体实际上是一种蛋白质,只能通过注射的方式才能起到预期效果。而对于治疗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,小分子药物的口服方式依从性优势凸显。笔者注意到,在全球规模最大、历史最悠久的肿瘤研究学术会议之一美国癌症研究协会(AACR)年会上,歌礼制药-B(1672.HK)公布了旗下两款口服小分子在研抗癌新药(ASC61和ASC60)的最新临床前研究结果,为广大癌症患者带来福音。
最新研究进展公布,ASC60和ASC61抑瘤效果乐观
在靶向PD-(L)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当中,罗氏的这款T药对肝细胞癌、小细胞肺癌、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较好,能够显著降低癌症复发转移的风险。
前不久,国家卫健委发布《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(2022版)》,罗氏阿特珠单抗又称T药(商品名:泰圣奇?,?)(联合贝伐珠单抗(商品名:安维汀?,?)以证据等级1、推荐A(最高级别证据类型、最高建议等级)首次列入晚期肝癌系统抗肿瘤治疗一线建议疗法。
另外,T药在肺癌领域也展现出令人惊艳的效果,其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适应症在今年3月18日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。临床数据显示,阿特珠单抗显著延长了无进展生存期,实验组患者中3年无疾病复发或死亡的比例高达60%。
而在此次AACR年会上,歌礼更是向全世界学者展示了ASC61可媲美罗氏阿特珠单抗(T药)的显著抑瘤效果。与需要静脉注射的T药给药方式不同,ASC61这款药物是一种强效、高选择性的口服PD-L1小分子抑制剂,通过诱导PD-L1二聚体的形成和内吞,从而阻断PD-1/PD-L1的相互作用。临床前研究显示,在同基因肿瘤小鼠模型及人源化肿瘤小鼠模型中,ASC61均显示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,其抑瘤效果优于或与阿特珠单抗相当,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。
在笔者看来,歌礼的ASC61有望在临床应用中达到与阿特珠单抗相当的疗效。在有效性相当、安全性良好的情况下还兼具口服药物特殊的依从性优势,说明歌礼的ASC61临床应用潜力十分可观。
在产品进展方面,虽然目前全球已有多款PD-(L)1抗体药物获批上市,但是口服PD-(L)1小分子抑制剂仍是空白,市场上暂时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获批。
笔者发现,国内的企业如阿诺医药、贝达药业(.SZ)的临床试验尚且处于I期临床阶段。在国外的企业中,近日刊发的国际著名期刊《 》显示,美国(因塞特医疗,代码:INCY.US)的口服PD-L1小分子抑制剂的实际进展也仅为刚刚完成I期临床。
因此,这个领域亟待更多前沿公司的探索与尝试。而歌礼的进度并不落后,其口服PD-L1小分子抑制剂ASC61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的美国I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FDA批准,第一例患者预计于2022年第二季度入组。随着临床试验的陆续推进,歌礼的ASC61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想象力空间,有望填补口服PD-L1小分子抑制剂的临床空白。
此次AACR年会歌礼展出的另外一款药物ASC60,是一款强效、选择性、安全的口服小分子脂肪酸合成酶(FASN)抑制剂,也是公司的第二款FASN抑制剂(第一款为ASC40)。这款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阻断脂肪酸从头合成(DNL),从而破坏肿瘤细胞中的代谢和肿瘤相关信号转导。
在临床前小鼠肿瘤模型研究显示,ASC60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并加强mPD-1抗体的抑瘤效果。在进度方面,歌礼的ASC60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申请(IND)已于2022年4月6日获NMPA批准,正式开启人体临床试验的研究。
图一:歌礼制药的肿瘤产品管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