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北京10月18日消息(记者曾卫)据经济之声《天下财经》报道,在今年7月初的时候,沪深两市曾经迎来一波史上最猛的上市公司停牌潮,在两市近2800家上市公司中,一度有超过51%的公司都宣布停牌。
三个月停牌249家,至今仍未复牌
有开始就有结束,有停牌自然也会有复牌。当初两市超过一半公司停牌的壮烈场面现在已经烟消云散。但是从统计数据来看,停牌公司的数量依旧不在少数。截止最近一个交易日,今年以来停牌的上市公司仍有430家左右没有复牌。其中,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等事项停牌,而且至今没有复牌的上市公司约有278家。此外,自股市非理性下跌以来,也就是在7月初到9月末这三个月的时间内,仍有249家停牌的上市公司没有复牌,其中7月份89家、8月份93家、9月份67家。
任性停牌不复牌,停牌制度怎么管?
关于这个问题,还得从这些公司选择停牌的原因说起。武汉科技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分析,不少上市公司停牌的初衷是为了躲避当时急速向下的市场行情。但是时过境迁,现在股市行情甚至不如当初,这时复牌难免会遭遇补跌。
董登新:从初期就停牌的公司,他们的股票价格一般都比较高,现在目前的市场反弹高度还跟当初相差非常远,所以如果现在复牌的话,还有可观的补跌空间。
不过,公司股票一直停牌也不是办法,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就说,以停牌来应对股市波动,其实是一种典型的鸵鸟战术,不值得鼓励。
李大霄:其实停牌并不能够解决问题,是一种鸵鸟战术,呼吁上市公司谨慎使用。
值得一提的是,当初在股市大跌的时候,很多公司公告停牌的原因都是“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”,但是自10月份以来,这其中已经有26家公司发布公告说,将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。董登新说,对于部分没有真实理由的“任性”停牌行为,监管制度上还存在漏洞,上市公司应当自律。
董登新:停牌的制度确实有一些漏洞,停牌的原因没有太细致、太严格的规定,所以停牌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的自主行为,我觉得这主要靠公司的自律。